top of page

新技術診斷早期青光眼

<刊載於《醫。藥。人》,2022年9月13日>

青光眼是最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與視網膜神經纖維損傷有關。青光眼通常影響雙眼,如不加以治療,青光眼會令周邊視力逐步喪失,最壞情況可令人永久失明。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眼科學系的研究團隊,聯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與本地及國際合作夥伴,研發出一項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光學紋理分析(Retinal nerve fibre layer Optical Texture Analysis,ROTA)新技術,可透過高解像度觀察視神經的光學紋理和軌跡,及早發現青光眼(目前導致不可逆轉失明的主要原因)。ROTA在檢測早期青光眼的視神經損傷方面優勝於目前使用的臨床標準,靈敏度提高了15-28.4%。


OCT有誤差

目前青光眼的臨床診斷方法是使用非侵入性的方法測量及評估視網膜神經纖維層(Retinal Nerve Fibre Layer,RNFL)的厚度,一般使用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測量,然而,OCT經常會出現假陽性和假陰性的情況;即使是青光眼專家,也難以憑藉OCT的報告作出絕對準確的臨床診斷。有統合分析報告指,在特異度達到90-95%的情況下,表現最好的OCT參數在檢測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的敏感度僅為65-75%。


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光學紋理分析(ROTA)是一項專利技術,融合了OCT測量的視神經纖維層厚度和反射率,以辨別軸突纖維束和視神經損傷區域的光學紋理與軌跡,ROTA可檢測到一般臨床診斷中遺漏的視神經損傷。對青光眼早期的視神經損傷診斷方面,ROTA的檢測敏感度比OCT提高15-22%。在95%的特異度下,ROTA對早期青光眼檢測的敏感度為97.3-98.4%。


新技術靈敏度高

研究團隊在香港中文大學眼科中心就177名健康人士和363名青光眼患者進行了的一項診斷研究,結果顯示ROTA在檢測青光眼方面,比傳統的OCT視神經纖維層厚度分析方法有更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此外,ROTA能夠識別視神經炎、缺血性視神經病變及腫瘤性視神經病變中出現的軸突纖維束損傷。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眼科學系系主任梁啟信教授表示:「ROTA的高靈敏度和特異度為及早發現和治療青光眼帶來了新希望,我們將會招募來自瑪麗醫院、葛量洪醫院和香港眼科醫院的患者進行縱向研究,以檢驗ROTA在檢測青光眼惡化的成效。同時,也會與全球OCT製造商合作,推動ROTA在臨床護理中的部署與應用。如青光眼患者對自己的診斷有疑問,也歡迎他們到香港大學眼科中心接受ROTA評估。」


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系主任譚智勇教授表示:「如未能及早診斷和治療,青光眼將會導致不可逆轉的視力喪失。在香港,約有25%不可逆轉的失明是由青光眼引起,另約有100,000名青光眼患者罹患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因此透過先進的成像技術,實現對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和進展分析非常重要。」

研究已在國際科學期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發表。

ABOUT US

關於我們

We strive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professional and public education as well as clinical and community services for empowering positive change of the society.

我們致力於卓越科研、專業和公眾教育,以及臨床及社區服務,以為社會帶來正向的改變。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Tel:  +852 3962 1405
Fax: +852 2817 4357

 

Room 301, Level 3,

Block B, Cyberport 4

100 Cyberport Road,

Hong Kong

 

Email: eyeinst@hku.hk

SUBSCRIBE US

訂閱我們

Thanks for submitting. 感謝您提交表單。

  • Facebook
  • Youtube

Copyright ©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屬香港大學眼科學系所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