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醫療健康科技:虛擬實境提升視力障礙檢測效率

<刊載於《經貿研究》,2021年3月17日>

專訪艾斯數碼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和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眼科學系教授梁啟信

在香港,常見的眼疾有白內障、青光眼、糖尿眼、老人黃斑點病變等。其中,青光眼更是本港和全球頭號致盲眼疾。由於青光眼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加上多數人沒有定期驗眼的習慣,故不少患者在出現症狀時,視神經已嚴重受損,失去的視覺亦無法挽回。


新冠肺炎疫情不但喚醒了大眾對健康的重視,也讓更多人意識到科技對醫療發展所產生的正面影響。艾斯數碼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港大醫學院眼科學系教授梁啟信介紹其公司自主開發的虛擬視力障礙檢測平台,以及分析該技術的發展方向和潛力。


提升視力障礙檢測效率

根據香港統計處的資料,本港有超過 170,000名視力障礙患者。由於不少眼疾的初期症狀不明顯,待出現症狀時,通常已嚴重影響日常工作或生活質素。梁啟信指出:「經常有病人說他們看得不清楚,即使進行了視光檢查,檢查結果卻沒有他們預期中的差,與他們實體感受的視力受損程度有出入。這是因為一般視光檢查只量度中央視力,以及常見的近視、遠視、散光、老花等屈光問題。但是評估視力受損還要考慮很多其他因素,例如視野、對比和立體感。而這些視覺能力的評估須分別獨立測試,若在公立醫院檢測,一般須排期輪候相當長時間,在私家醫院檢測則費用較昂貴。」


加上,醫學界尚未有任何臨床技術可以測量視力障礙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因此,梁啟信及其團隊研發了一套虛擬視力障礙檢測系統。測試者只須穿戴頭戴式裝置及模擬執行簡單的日常任務,包括超市購物、在白天及夜間上落樓梯、以及在白天及夜間於街道和馬路上行走,系統便可推算出病人視力障礙的程度。系統通過記錄測試者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與虛擬物體碰撞的次數、角度和速度、碰撞物體的大小和色彩強度等數據,計算出一個綜合的視力障礙分數,從而量化測試者視力障礙的程度。


雖然虛擬視力障礙檢測並不能取代傳統的眼科醫生檢查,但是這種主觀的檢測方法特別適用於篩查,以及當初期症狀還不明顯的時候,可讓醫生更具體地判斷眼疾對病人日常生活的影響,協助醫生制訂視力復康方案,為病人及早治療。同時,虛擬視力障礙檢測方案屬非侵入性的檢測方法,可有效地提升數據採集的靈活性與精確性。梁啟信說:「我們可透過系統收集用戶的測試結果,建立視力障礙的測量標準,用來量化視力殘疾的程度,以及為治療提供更多元化的臨床依據,避免病情惡化。」


測試者只須穿戴頭戴式裝置並執行簡單的日常任務,虛擬視力障礙檢測平台便可計算出一個綜合的視力障礙分數。


出自大學團隊的優勢

籌募足夠的資金進行臨床研究是很多醫療初創企業面對的一大難關。但是,艾斯數碼由來自大學及香港眼科醫院的科研團隊創立,得以從較多不同的途徑取得資助,克服資金困難。除了平常支持學術研究的經費外,團隊成功申請創新科技署的「創新及科技基金」及「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該計劃支援由大學團隊成立的科技初創企業艾斯數碼,將其研究及研發成果商品化。團隊亦從數碼港培育計劃獲得資助,進一步實現其研發成果。


此外,梁啟信表示:「團隊的成員擁有多重身份,既是大學研究生,亦是香港眼科醫院科研團隊的成員和艾斯數碼的員工。因此,在進行臨床研究時,我們獲得香港眼科醫院的支援,可以通過病人進行臨床測試。」該公司在數據收集方面也有優勢,梁啟信說:「這套虛擬視力障礙檢測方案本身屬於大學研究項目,而大學學術研究的數據和資料可供跨項目使用,所以,我們可以直接取得其他相關研究的數據,減少收集數據的成本和時間,提高研發效率,使資源分配更完善。 」


經過超過1年的臨床測試後,團隊的技術成功獲得多方的認可,其研究報告於2020年3月在國際知名的醫學期刊JAMA Ophthalmology內發表,艾斯數碼亦榮獲「2019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智慧生活大獎」、 「2019亞太資訊及通訊科技(APICTA)大獎 (健康與福祉類別) 」及由世界資訊科技與服務聯盟(WITSA) 頒發的 「創新電子健康解決方案獎」等。


梁啟信(左四)代表艾斯數碼領取「2019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智慧生活大獎及智慧醫療金獎」。


艾斯數碼於「亞太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2019」(APICTA)的健康與福祉類別勝出。


推向社區:實現遙距家居監測

在臨床應用方面,目前,這項技術已在香港眼科醫院採用。梁啟信說:「我們希望盡快將這套方案推廣到社區中心、老人院、眼鏡店和普通科門診等,方便為高危眼疾患者進行篩查。長遠來說,我們更希望為針對已確診慢性眼疾的病人設立遙距家居監測。病人可在家中自行穿戴頭戴式裝置,按系統指示完成任務,進行檢測。醫生透過系統遙距監測病人的狀況,如發現病情有所惡化,即可及時安排病人提早覆診。遙距監測可減少病人到門診的次數,提升醫療服務以至整體醫療系統的效率及成本效益。」


他亦坦言,推動遙距家居監測最大的困難是價格。購置虛擬實境頭戴式顯示器一般需要數千元,另外,還需要一部高效能的電腦才能精準地呈現出虛擬環境的繪圖、音像和動作,而高效能電腦的價格通常超過萬元。所以,目前在香港,要廣泛地實行家居監測暫時仍未可行。未來,隨著科技急速發展,高效能電腦將更普及化,家居視力障礙監測亦會更符合經濟效益。


展望歐美市場

對於拓展海外市場,梁啟信表示:「目前來說,歐美市場是我們的首選,因為歐美的醫療服務監管制度更國際化。我們下一步的計劃是在美國開設辦公室,並申請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 (FDA)的認證。」此外,艾斯數碼也正在研發虛擬駕駛場景,從而判斷視力障礙患者是否可以安全駕駛。梁啟信說:「若職業司機因工受傷,視力受損,虛擬駕駛場景可以評估視力下降對司機工作能力的影響,讓保險公司更全面地估算賠償金額。未來,我們亦會繼續研發更多不同的場景,並嘗試運用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分析眼球移動與視力障礙的關係。」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香港將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匯聚更多創科人才,為創科企業帶來難能可貴的機遇。

ABOUT US

關於我們

We strive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professional and public education as well as clinical and community services for empowering positive change of the society.

我們致力於卓越科研、專業和公眾教育,以及臨床及社區服務,以為社會帶來正向的改變。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Telephone: +852 3962 1405
Fax: +852 2817 4357

 

Room 301, Level 3,

Block B, Cyberport 4
100 Cyberport Road,

Hong Kong

 

Email: eyeinst@hku.hk

SUBSCRIBE US 訂閱我們

Thanks for submitting. 感謝您提交表單。

  • Facebook
  • Youtube

Copyright ©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屬香港大學眼科所有。

bottom of page